HTC Sense 5.0 最新评测

htc sense 5

上个月,HTC 发布了 HTC One,伴随新旗舰一同登场的还有大幅改动的 Sense 5.0。抢在 HTC One 上市之前,我们用一台 Butterfly 刷了移植版的 ROM,提前尝鲜 Sense 5.0,并与现有的 Sense 4+ 进行简单的对比。

Sense 5.0 仍然基于 Android 4.1.2 开发。由于 Butterfly 与 HTC One 硬件的高度相似,除了 Zoe、Beats 音效等极个别功能存在 bug,几乎达到完美契合。

Sense 5.0 的解锁界面做了较大改动,由 Sense 4+ 华丽的圆环解锁变成向上滑动时间、天气模块解锁的方式,直接向上拖动 Dock 栏的应用则直接解锁进入该应用。

1

解锁后的第一屏正是 Sense 5 独有的 BlinkFeed,是作为一个单独的页面存在。

BlinkFeed 是一个类似 Flipboard 的订阅服务,所有的社交网络更新、新闻和图片都可以在主屏上以“瀑布流”的形式展现出来,上下滑动模拟了 3D 的滚轮效果,整体操作流畅。

2

BlinkFeed 可以对内容源进行简单的“定制”,类别包括新闻、财经、体育、娱乐、军事、科技、视频、图片等,每个类别下包含若干媒体源。但我们发现,所谓的“自定义” 定制性非常差,除了内置备选的媒体源,用户无法手动添加源,而目前内置的国内媒体源更是寥寥无几,相信这一情况会在正式面向国内市场时有所改善。

3

向下滑动 BlinkFeed 模块刷新内容源,点击上方的放大镜图片,可以实现以列表的形式查看新闻。

视觉效果方面,由于大多数网站的图片精度较差,很难满足于 Butterfly 较高的 PPI,因此作为首屏视觉体验并不好,而这一问题在 PPI 更高的 HTC One 上会更为显著。

BlinkFeed 或许可以理解为 HTC 系统设计理念的一个转变——用户解锁后最初接触到的应该是实时更新的动态信息,而不是一堆死气沉沉的应用图标,用户没有必要反复点击应用获取信息,首屏应该提供这样信息直达的功能。

换个角度思考,用户解锁后直接显示“信息流”,向一边滑动进入传统页面,这岂不是非常类似 Windows Phone 的逻辑?

从官方对 BlinkFeed 界面限制(BlinkFeed 界面无法删除)可以看出推崇的程度,但功能的定制性以及理念能否得到用户认同仍然值得商榷。

此前 Engadget 的上手中提到 Sense 5.0 的传统页面被缩减到 1 个,放置在 BlinkFeed 的一侧。不过我们测试发现,除了 BlinkFeed 用户仍然可以添加 4 个页面,任一个均可以设为首屏。所以说,相对于 Windows Phone Live Tile,BlinkFeed 包含了前者的功能却不存在后者的先天的限制,它虽然关不掉,但可以不出现在首屏。

4

至于 HTC 标志性硕大的翻页天气插件仍然可以从 Widget 中找到,而 Widget 的排列方式也由左右滑动变为了垂直滑动。

Sense 5.0 的应用抽屉从左右滑动变为了垂直滑动的方式,可以看出这些改变都是为了适应 BlinkFeed 垂直滑动的风格。整体的流畅度有所提升,但不明显。

5

菜单列表默认为一屏 4 行 3 列,呈现方式比较开阔、简约,设置中可以改为此前默认的 5 行 4 列。(上图为更改后的 4×5)

Sense 4+ 的 Cover Flow 式的多任务界面一直广受诟病,因为它只能显示一个应用的缩略图,相比原生实用性大大下降。Sense 5.0 将多任务界面变为九宫格的排列,与黑莓 10 类似,向上滑动关闭应用。这种呈现方式使得操作的便利性得到极大提升。

6

拨号界面,Sense 5.0 可以通过左右滑动切换通讯录、通话记录、拨号面板、群组和收藏夹,而此前 Sense 4+ 是通过选项卡的方式切换的。显然,这是在向原生操作方式靠拢。对于大屏幕手机,这种改进对单手操作提供了便利。

8

相机界面,左右滑动可以切换前后摄像头。底部查看拍照的另一侧集成了若干特效。

7

相册应用分为我的照片、好友和相机拍摄三个模块,分别以大图呈现。好友模块中集成了已登录的图片类社交应用的好友图片,比如 Flickr。

9

下拉通知栏没有什么变化,除了设置的入口,依然没有常用设置的快捷菜单。

作为历史最悠久的第三方定制 Android UI,HTC Sense 从 1.0 到 5.0,随着 Android 系统从简陋到趋于完善,这一定制 UI 的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,相比较此前华丽的 Sense 4+,Sense 5.0 呈现出明显的扁平、简约,并逐渐开始吸收其他系统的元素,意图从软件层面打造 HTC 独树一帜的风格。

Sense 正是众多第三方 UI 的一个缩影,从 Android 的完善和美化,它们存在的意义更多转向塑造品牌的风格上。